李振阳
也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偶然翻到了多年前的老相片,
画面里那个尚显稚嫩的青年,还有一双清澈透亮的眼。
再看看如今镜中的自己,却早已是油光满面、大腹便便。
于是不由得心生感慨,许多尘封多年的记忆重新浮现,
那些滴滴点点在脑海中泛起涟漪圈圈。
壹
夏日炎炎,他立于左边,行囊倚靠右边,踏上南下的归途,天空乌云密布。
返乡的高速路上,靠着车窗,任凭思绪飘荡,
结束了四年的高校生活,泪别了室友以及一次失败的考研。
终于来到了又一个崭新的人生拐点,
仿佛是站到一个全新坐标轴的原点,
左边是过去,纵使千般不舍万般无奈,
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大学校园,
右边是未来,虽有迷茫困惑苦涩难言,
但唯有重新启航且勇往直前。
摇摇晃晃,越岭翻山,
回到熟悉的小城,迎接的是夏雨绵绵,以及未知的可能无限。
游荡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经辗转,仍未觅得理想工作。
白天与游戏为伴,晚上穿梭于广场和街心公园。
他呆坐左边,望着右边跳广场舞的人群,热闹与惆怅相见。
微风拂面,一丝苦笑,烟圈消散在夏夜,难眠。
后来,才知道,青春就结束在了那个人头攒动的客运站,
那时,泪水和雨水在脸上混成一块,画上了一个并不完满的句点。
贰
“阳,做一份简历,下周一到南街转盘东北角碰面。”
母亲工厂师傅女儿的一通电话,将沉睡的梦叩醒,
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却未曾预料人生因这一次的引荐而彻底改变。
那日上午,他穿戴整齐,与老大初遇见,
他青涩一笑,拘谨地坐在左边,
老大微眯双眼,与介绍工作的姐畅聊在右边。
他低头偷瞄老大,浓眉大眼,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并说着一口浓重的小城本土方言,
言语间,才初识得“房地产估价”的概念。
至今,他仍旧清晰地记得那是2013年8月8日那一天,
临走前,老大说,“薪资不高,却有诸多机会可以学习和历练,可以考虑,毕竟是双方互选。”
他没有迟疑,旋即答应,只因“房地产估价”听起来饶有趣味,且充满挑战。
于是,就这样误打误撞拉、懵懵懂懂地拉开了人生的新帷幕,
入职培训,«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放在左边,笔记本放在右边,
埋头苦读,历时四天,通过考试后成为山西誉利的一员。
闹市中的写字楼中,他静静收拾着分配的格子间,
他望着窗外,转盘上车水马龙,飞机在天空划过,留下了长长的线。
虽只是见习期,但估价师助理的岗位便是全新的人生起点。
没过几日,师傅的一声召唤,需准备好换洗衣物,南下山城进行评估的扫尾工作,
他满是欢喜,迎来首次外业实践。
车子一路向南,路程并不算远,师傅目光专注,坐在左边,
他像个对估价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一样坐在右边,
他不断地抛出各种问题,师傅耐心解答,不厌其烦。
依稀记得彼时天很蓝,草木葱茏,青山连绵。
似乎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开篇。
叁
初抵山城,酷暑难耐,却依旧满是新鲜。
道路改造指挥部中,办公室人员忙碌,只为推动项目的快速进展。
师傅告知他,扫尾工作通常是遗留问题,攻克起来皆为难点,
他牢记于心,晚上在快捷酒店的房间里深度学习补偿文件。
所以那段时光里,白日现场查勘,
往返于院落式住宅、废品收购站、鸡舍、羊圈等各个地点,
他站在左边虚心请教,去了解关于房屋、附属物、装饰装修等一切模糊的概念,
师傅在右边答疑解惑,坚定和专注写满了他的脸。
返回指挥部录入表格完成价格的测算,
准备好基础资料,便立即到会议室准备下一步的动迁。
夏夜的山城,微风习习,办公室灯火通明,时针悄然间已走过一点,
他和师傅坐在左边,被补偿人坐在右边,动迁工作经常通宵达旦也并不稀罕。
通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完成一份份协议的签订,出具的一本本估价报告堆积如山。
回城的山路,他坐在右边,回想第一个项目让他收获良多,
估价工作的梗概得以在脑海中构建。
但他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优秀的估价人员相去甚远
望着左侧的师傅,那就是他为之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由夏入秋,公司的业务仍是繁忙,类型繁多,四处奔波,忙得不亦乐乎,
从抵押个贷到保险损坏、自煤矿采空区补偿至征地补偿,每日都有各式各样的现场等着,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身边有同龄人为伴,
他们一同在青春的道路上奔跑,完全不知疲倦。
肆
工作的忙碌,所以他极少在公司露面。
一次,与老大在电梯口遇到,他站在左边,蹑手蹑脚,不知所措,
老大在右边,微笑示意,进行寒暄并传授相关经验。
“振阳,来了多久?”
“俩月左右。”
“嗯,做评估,切莫被他人左右,务必要坚持底线。”
“明白。”
“出门在外,照顾好身体,如今天凉了,添些衣物。”
“好的。”
国庆后,又一个三百余户的整村搬迁项目交到他所在的部门,师傅问谁去,他立马抢先。
三人构成的评估小组在那个三县交界的小村庄里一呆就是六十天。
现场查勘工作刚结束,原本冬至要加班核对工程量,
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到了天塌地陷。
“师傅,我得请假,我父亲可能……可能不……”
“哦,我知道了,等我们过去。”
ICU外,他抽了一支又一支烟,泪水点点成线。
部门全体同事赶赴医院,他和家人在左边,其他同事在右边,
他忘记了那时具体的对话,脑海里只有一幅幅灰色的画面,
葬礼时,老大和师傅都带着花圈到场,每当回忆起那三天,当真如梦魇一般。
“振阳,好好照顾家里,陪陪母亲。”老大给了他二十天的时间,去消化、去陪伴。
“谢谢您。”电话那端,已是泪水涟涟。
公司的关怀让这个涉世尚浅的青年感受到了除了亲友外的温暖,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伍
朔风凛凛,转眼已是年关。
他首次参加了公司的年会,依惯例晚上举行聚餐。
同事们纷纷举杯相庆,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亦被这温馨的氛围感染,
无奈酒量实在差劲,喝得稀烂。
那一晚,喝醉的他又哭了,他明白重担在肩,有时也苦不堪言。
成长或许是被迫的,在某个撕心裂肺的瞬间。
一四年依旧是忙碌奔波,挥洒青春的汗水,身影出现在了小城的各个区县,
上一年错过了年终的“优秀新人奖”让他满是遗憾,
这一年他用自己的表现将“优秀员工”揽入怀中,并连续两年卫冕。
冬天,朴树的一首《平凡之路》似乎成了他心灵的慰藉,收藏进了他的歌单,
至今,他外业查勘现场时都会哼唱着这首歌曲,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恍惚间,这已是十年左右的光景了。
他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参加了公司在一六年的“五四” 团建,
在那场演讲比赛中,他情绪饱满地诵读者《感谢青春、感谢有你》,最终夺魁,
颁奖时,他站在左边,还是会有紧张的情绪,
老大站在右边,欣慰写满了他的脸。
一五年时,新规范的出台,老大组织了考试,他虽然合格,但并不满意,
一六年,《资产评估法》的出台,他努力学习,成绩斐然。
也正是在那一年公司晋升为小城的首家壹级机构,招牌耀眼,
而他通过竞聘,成为了公司的第一个“90后”中层——部门副经理,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终于完成职场小白向企业中坚的华丽蜕变。
曾经稚嫩的青年也终于可以独当一面,而外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内敛。
他坐在格子间中,思绪万千。
又是一副新的坐标轴,“菜鸟”在左边,“精英”在右边,
而他则是又迎来了新的起点。
他回忆着老大的嘱托,“振阳,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陆
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
夏末微凉,原本告假去参加大学同窗母亲的葬礼时,突遇母亲左腿骨折之消息。
骨科医院,母亲躺在左边,泪水在眼眶打转,
他坐在右边,不禁感叹,命运多舛。
“老大,我母亲……哎……需要请较长一段时间的假。”
“没事儿,别急,先处理,我随后过去。”
老大和部门同事前后脚来探望,关切之情一直停留心间。
二十天后,返回公司,许多外派的业务,也都移交其他同事,
只为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对母亲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照看。
那时,家在左边,公司在右边,两点一线,
骑着那辆刚上班时母亲为他购置的自行车,耳机里播放着《平凡之路》,
有规律的这般往返持续了将近半年。
转眼,便是一七年,
他改编了《平凡之路》的歌词后用于了公司年会的歌曲表演。
晚上的聚餐,他在右边举杯向老大致谢,
“老大,感谢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有您……”
老大在左边,止住了他下面的话,露出了招牌式的微笑和微眯的双眼。
“振阳,来几年了?”
“快四年了。”
“今年年限够了啊。”
他怎会不知估价师资格考试的硬性条件,
“我今年一定去参加考试的。”随即,他将酒一饮而尽。
一七年,时值“棚改热”,老大也安排他去往海口和杭州参加了相关培训,
小城里的棚改项目纷至沓来,公司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真是热火朝天。
仲秋,他前往龙城,参加个人的首次考试。
初冬,学会官网公布了成绩已可查询,他惴惴不安,
成绩单的左边,四科全是五十出头,不合格的字眼赫然写在右边。
“振阳,如何?”老大与他在楼道恰巧遇见。
“呵呵,均未达线。今年有些忙,无暇兼顾……”他在右边,挤出了一丝苦笑。
“这才开始,来年再战!”老大拍了拍他的肩,“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总结经验!”
柒
一八年依旧延续了上一年的忙碌,
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棚改、课税的市场调研、县域的城改、压煤村的整村搬迁,
开年便未曾停歇,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不敢再许下像去年的壮语豪言,
因为在夏天,他要举办自己的婚礼,实在是没有更多的时间,
所以关于考试的事情只能搁浅。
老大听闻喜讯,着实为他高兴,并出力出钱。
转年四月,女儿的出世,他又迎来了角色的转变,
老大让爱人做代表前往他的家中探望,她在左边,他和妻子小贾在右边,
笑容挂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特别的甜。
女儿的来到,让他深知不能懈怠,必须得通过考试,
既有收入的增加,还有能力的呈现。
那时的他,明白了老大口中的话“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
白天工作闲暇时余,便是在教材和笔记中游走,
晚上到家开启刷题模式,刷到了有时只需看题目便知道什么是答案。
年底,恰巧是他二十九岁生日那天,他在萧山机场获知了成绩通过的喜讯,
他立马传讯给小贾和老大,几分钟后,老大的“恭喜”二字映入眼帘,
小贾回道“晚上吃面,路上注意安全”。
在回家的飞机上,他在左边透过舷窗,右边是家乡和妻女的挂牵。
捌
随着城改政策的更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疫情的席卷和蔓延,
势必面临评估业务锐减,估价机构未来举步维艰,
他与老大交谈,决心撰文并投稿阐述誉利人的观点。
时年八月,一通学会电话告知文章入选行业期刊,
文章是他和老大共同撰写的《小城市中小型估价机构的际遇和发展》,
题目下面,老大名字在左边,他的名字在右边。
他骄傲地将杂志的目录截图发至朋友圈。
那是誉利人的第一次,但也是截止今日的唯一一篇。
老大常对他说,“振阳,证书无非是敲门砖,道阻且长,要铭记技术为王,敢为人先”
“您是说要写一些关于技术、学术方面的文章?”
“嗯。”
“我还差得很远。”
“未来远吗?”
“明白了。”
二一年,行业学会发布了房估与土估正式并轨的文件,
他原本信心满满,但无奈疫情凶猛蔓延,一停便是二年。
但他未曾放弃最初的信念。
二二年,老大将他“转正”,这比他想得来得晚了一些,
但仍然是誉利中第一个90后部门负责人。
二三年,在疫情放开后,他参加了新房估师的资格考试,
也再次向学会投稿《疫情时代产生的房地产估价项目复盘》,
虽未入选,但也是朝着既定目标的迈进,
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名字会再次出现在杂志上面。
二四年伊始,成绩单上左边显示三科达线,右侧亮着合格的字眼,
并成为了小城房屋征收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一员。
玖
四时轮转,岁月变迁。
二十来岁进入行业的青年也已虚龄三十有五,
他看过了身边的人来人往、亲历了誉利一半岁月的发展。
考试通过后,他特意叫老大一起吃了一顿饭,
因为胃炎戒酒两年的他,“豪饮”二两,只为向左边的他表示感谢,
在饭桌交谈中,他猛地意识到左边那个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中年男人已不再年轻,
岁月在他脸上雕刻的痕迹或深或浅。
老大对右边的他表示恭喜,但将继续努力的话依旧挂在嘴边。
那天中午,他们从历史文化聊到业务发展,由人生哲学聊到柴米油盐。
翌日,驱车继续赶往下一个现场,
他靠着车窗左边,车窗右边依旧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也正是他想成为的让他人敬仰的、岿然不动的高山。
拾
过去在左边,现在在右边,
回忆在左边,现实在右边,
“他”在左边,我在右边,
因为撰写此文,我才将过去的“他”从记忆中翻拣出来,
寥寥几千字,数个片段,几幅画面又怎能将我从事评估的拾年道尽?
凡是过往,结尾序章,如今我站在新的起点。
我在左边,“他”在右边,
现在在左边,未来在右边,
初心在左边,始终在右边。
谨以此文对我的评估生涯简单记录,给未来的自己留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