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学30周年   >   作品展示   >   诗歌
左右
文章来源:中房学  发布日期:2025-01-09


李振阳


也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偶然翻到了多年前的老相片,

画面里那个尚显稚嫩的青年,还有一双清澈透亮的眼。

再看看如今镜中的自己,却早已是油光满面、大腹便便。

于是不由得心生感慨,许多尘封多年的记忆重新浮现,

那些滴滴点点在脑海中泛起涟漪圈圈。


夏日炎炎,他立于左边,行囊倚靠右边,踏上南下的归途,天空乌云密布。

返乡的高速路上,靠着车窗,任凭思绪飘荡,

结束了四年的高校生活,泪别了室友以及一次失败的考研。

终于来到了又一个崭新的人生拐点,

仿佛是站到一个全新坐标轴的原点,

左边是过去,纵使千般不舍万般无奈,

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大学校园,

右边是未来,虽有迷茫困惑苦涩难言,

但唯有重新启航且勇往直前。

摇摇晃晃,越岭翻山,

回到熟悉的小城,迎接的是夏雨绵绵,以及未知的可能无限。

游荡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经辗转,仍未觅得理想工作。

白天与游戏为伴,晚上穿梭于广场和街心公园。

他呆坐左边,望着右边跳广场舞的人群,热闹与惆怅相见。

微风拂面,一丝苦笑,烟圈消散在夏夜,难眠。

后来,才知道,青春就结束在了那个人头攒动的客运站,

那时,泪水和雨水在脸上混成一块,画上了一个并不完满的句点。

 

“阳,做一份简历,下周一到南街转盘东北角碰面。”

母亲工厂师傅女儿的一通电话,将沉睡的梦叩醒,

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却未曾预料人生因这一次的引荐而彻底改变。

那日上午,他穿戴整齐,与老大初遇见,

他青涩一笑,拘谨地坐在左边,

老大微眯双眼,与介绍工作的姐畅聊在右边。

他低头偷瞄老大,浓眉大眼,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并说着一口浓重的小城本土方言,

言语间,才初识得“房地产估价”的概念。

至今,他仍旧清晰地记得那是2013年8月8日那一天,

临走前,老大说,“薪资不高,却有诸多机会可以学习和历练,可以考虑,毕竟是双方互选。”

他没有迟疑,旋即答应,只因“房地产估价”听起来饶有趣味,且充满挑战。

于是,就这样误打误撞拉、懵懵懂懂地拉开了人生的新帷幕,

入职培训,«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放在左边,笔记本放在右边,

埋头苦读,历时四天,通过考试后成为山西誉利的一员。

闹市中的写字楼中,他静静收拾着分配的格子间,

他望着窗外,转盘上车水马龙,飞机在天空划过,留下了长长的线。

虽只是见习期,但估价师助理的岗位便是全新的人生起点。

没过几日,师傅的一声召唤,需准备好换洗衣物,南下山城进行评估的扫尾工作,

他满是欢喜,迎来首次外业实践。

车子一路向南,路程并不算远,师傅目光专注,坐在左边,

他像个对估价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一样坐在右边,

他不断地抛出各种问题,师傅耐心解答,不厌其烦。

依稀记得彼时天很蓝,草木葱茏,青山连绵。

似乎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开篇。


初抵山城,酷暑难耐,却依旧满是新鲜。

道路改造指挥部中,办公室人员忙碌,只为推动项目的快速进展。

师傅告知他,扫尾工作通常是遗留问题,攻克起来皆为难点,

他牢记于心,晚上在快捷酒店的房间里深度学习补偿文件。

所以那段时光里,白日现场查勘,

往返于院落式住宅、废品收购站、鸡舍、羊圈等各个地点,

他站在左边虚心请教,去了解关于房屋、附属物、装饰装修等一切模糊的概念,

师傅在右边答疑解惑,坚定和专注写满了他的脸。

返回指挥部录入表格完成价格的测算,

准备好基础资料,便立即到会议室准备下一步的动迁。

夏夜的山城,微风习习,办公室灯火通明,时针悄然间已走过一点,

他和师傅坐在左边,被补偿人坐在右边,动迁工作经常通宵达旦也并不稀罕。

通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完成一份份协议的签订,出具的一本本估价报告堆积如山。

回城的山路,他坐在右边,回想第一个项目让他收获良多,

估价工作的梗概得以在脑海中构建。

但他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优秀的估价人员相去甚远

望着左侧的师傅,那就是他为之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由夏入秋,公司的业务仍是繁忙,类型繁多,四处奔波,忙得不亦乐乎,

从抵押个贷到保险损坏、自煤矿采空区补偿至征地补偿,每日都有各式各样的现场等着,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身边有同龄人为伴,

他们一同在青春的道路上奔跑,完全不知疲倦。


工作的忙碌,所以他极少在公司露面。

一次,与老大在电梯口遇到,他站在左边,蹑手蹑脚,不知所措,

老大在右边,微笑示意,进行寒暄并传授相关经验。

“振阳,来了多久?”

“俩月左右。”

“嗯,做评估,切莫被他人左右,务必要坚持底线。”

“明白。”

“出门在外,照顾好身体,如今天凉了,添些衣物。”

“好的。”

国庆后,又一个三百余户的整村搬迁项目交到他所在的部门,师傅问谁去,他立马抢先。

三人构成的评估小组在那个三县交界的小村庄里一呆就是六十天。

现场查勘工作刚结束,原本冬至要加班核对工程量,

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到了天塌地陷。

“师傅,我得请假,我父亲可能……可能不……”

“哦,我知道了,等我们过去。”

ICU外,他抽了一支又一支烟,泪水点点成线。

部门全体同事赶赴医院,他和家人在左边,其他同事在右边,

他忘记了那时具体的对话,脑海里只有一幅幅灰色的画面,

葬礼时,老大和师傅都带着花圈到场,每当回忆起那三天,当真如梦魇一般。

“振阳,好好照顾家里,陪陪母亲。”老大给了他二十天的时间,去消化、去陪伴。

“谢谢您。”电话那端,已是泪水涟涟。

公司的关怀让这个涉世尚浅的青年感受到了除了亲友外的温暖,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朔风凛凛,转眼已是年关。

他首次参加了公司的年会,依惯例晚上举行聚餐。

同事们纷纷举杯相庆,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亦被这温馨的氛围感染,

无奈酒量实在差劲,喝得稀烂。

那一晚,喝醉的他又哭了,他明白重担在肩,有时也苦不堪言。

成长或许是被迫的,在某个撕心裂肺的瞬间。

一四年依旧是忙碌奔波,挥洒青春的汗水,身影出现在了小城的各个区县,

上一年错过了年终的“优秀新人奖”让他满是遗憾,

这一年他用自己的表现将“优秀员工”揽入怀中,并连续两年卫冕。

冬天,朴树的一首《平凡之路》似乎成了他心灵的慰藉,收藏进了他的歌单,

至今,他外业查勘现场时都会哼唱着这首歌曲,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恍惚间,这已是十年左右的光景了。

他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参加了公司在一六年的“五四” 团建,

在那场演讲比赛中,他情绪饱满地诵读者《感谢青春、感谢有你》,最终夺魁,

颁奖时,他站在左边,还是会有紧张的情绪,

老大站在右边,欣慰写满了他的脸。

一五年时,新规范的出台,老大组织了考试,他虽然合格,但并不满意,

一六年,《资产评估法》的出台,他努力学习,成绩斐然。

也正是在那一年公司晋升为小城的首家壹级机构,招牌耀眼,

而他通过竞聘,成为了公司的第一个“90后”中层——部门副经理,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终于完成职场小白向企业中坚的华丽蜕变。

曾经稚嫩的青年也终于可以独当一面,而外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内敛。

他坐在格子间中,思绪万千。

又是一副新的坐标轴,“菜鸟”在左边,“精英”在右边,

而他则是又迎来了新的起点。

他回忆着老大的嘱托,“振阳,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

夏末微凉,原本告假去参加大学同窗母亲的葬礼时,突遇母亲左腿骨折之消息。

骨科医院,母亲躺在左边,泪水在眼眶打转,

他坐在右边,不禁感叹,命运多舛。

“老大,我母亲……哎……需要请较长一段时间的假。”

“没事儿,别急,先处理,我随后过去。”

老大和部门同事前后脚来探望,关切之情一直停留心间。

二十天后,返回公司,许多外派的业务,也都移交其他同事,

只为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对母亲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照看。

那时,家在左边,公司在右边,两点一线,

骑着那辆刚上班时母亲为他购置的自行车,耳机里播放着《平凡之路》,

有规律的这般往返持续了将近半年。

转眼,便是一七年,

他改编了《平凡之路》的歌词后用于了公司年会的歌曲表演。

晚上的聚餐,他在右边举杯向老大致谢,

“老大,感谢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有您……”

老大在左边,止住了他下面的话,露出了招牌式的微笑和微眯的双眼。

 “振阳,来几年了?”

“快四年了。”

“今年年限够了啊。”

他怎会不知估价师资格考试的硬性条件,

“我今年一定去参加考试的。”随即,他将酒一饮而尽。

一七年,时值“棚改热”,老大也安排他去往海口和杭州参加了相关培训,

小城里的棚改项目纷至沓来,公司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真是热火朝天。

仲秋,他前往龙城,参加个人的首次考试。

初冬,学会官网公布了成绩已可查询,他惴惴不安,

成绩单的左边,四科全是五十出头,不合格的字眼赫然写在右边。

“振阳,如何?”老大与他在楼道恰巧遇见。

“呵呵,均未达线。今年有些忙,无暇兼顾……”他在右边,挤出了一丝苦笑。

“这才开始,来年再战!”老大拍了拍他的肩,“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总结经验!”


一八年依旧延续了上一年的忙碌,

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棚改、课税的市场调研、县域的城改、压煤村的整村搬迁,

开年便未曾停歇,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不敢再许下像去年的壮语豪言,

因为在夏天,他要举办自己的婚礼,实在是没有更多的时间,

所以关于考试的事情只能搁浅。

老大听闻喜讯,着实为他高兴,并出力出钱。

转年四月,女儿的出世,他又迎来了角色的转变,

老大让爱人做代表前往他的家中探望,她在左边,他和妻子小贾在右边,

笑容挂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特别的甜。

女儿的来到,让他深知不能懈怠,必须得通过考试,

既有收入的增加,还有能力的呈现。

那时的他,明白了老大口中的话“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

白天工作闲暇时余,便是在教材和笔记中游走,

晚上到家开启刷题模式,刷到了有时只需看题目便知道什么是答案。

年底,恰巧是他二十九岁生日那天,他在萧山机场获知了成绩通过的喜讯,

他立马传讯给小贾和老大,几分钟后,老大的“恭喜”二字映入眼帘,

小贾回道“晚上吃面,路上注意安全”。

在回家的飞机上,他在左边透过舷窗,右边是家乡和妻女的挂牵。


随着城改政策的更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疫情的席卷和蔓延,

势必面临评估业务锐减,估价机构未来举步维艰,

他与老大交谈,决心撰文并投稿阐述誉利人的观点。

时年八月,一通学会电话告知文章入选行业期刊,

文章是他和老大共同撰写的《小城市中小型估价机构的际遇和发展》,

题目下面,老大名字在左边,他的名字在右边。

他骄傲地将杂志的目录截图发至朋友圈。

那是誉利人的第一次,但也是截止今日的唯一一篇。

老大常对他说,“振阳,证书无非是敲门砖,道阻且长,要铭记技术为王,敢为人先”

“您是说要写一些关于技术、学术方面的文章?”

“嗯。”

“我还差得很远。”

“未来远吗?”

“明白了。”

二一年,行业学会发布了房估与土估正式并轨的文件,

他原本信心满满,但无奈疫情凶猛蔓延,一停便是二年。

但他未曾放弃最初的信念。

二二年,老大将他“转正”,这比他想得来得晚了一些,

但仍然是誉利中第一个90后部门负责人。

二三年,在疫情放开后,他参加了新房估师的资格考试,

也再次向学会投稿《疫情时代产生的房地产估价项目复盘》,

虽未入选,但也是朝着既定目标的迈进,

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名字会再次出现在杂志上面。

二四年伊始,成绩单上左边显示三科达线,右侧亮着合格的字眼,

并成为了小城房屋征收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一员。


四时轮转,岁月变迁。

二十来岁进入行业的青年也已虚龄三十有五,

他看过了身边的人来人往、亲历了誉利一半岁月的发展。

考试通过后,他特意叫老大一起吃了一顿饭,

因为胃炎戒酒两年的他,“豪饮”二两,只为向左边的他表示感谢,

在饭桌交谈中,他猛地意识到左边那个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中年男人已不再年轻,

岁月在他脸上雕刻的痕迹或深或浅。

老大对右边的他表示恭喜,但将继续努力的话依旧挂在嘴边。

那天中午,他们从历史文化聊到业务发展,由人生哲学聊到柴米油盐。

翌日,驱车继续赶往下一个现场,

他靠着车窗左边,车窗右边依旧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也正是他想成为的让他人敬仰的、岿然不动的高山。

 

过去在左边,现在在右边,

回忆在左边,现实在右边,

“他”在左边,我在右边,

因为撰写此文,我才将过去的“他”从记忆中翻拣出来,

寥寥几千字,数个片段,几幅画面又怎能将我从事评估的拾年道尽?

凡是过往,结尾序章,如今我站在新的起点。

我在左边,“他”在右边,

现在在左边,未来在右边,

初心在左边,始终在右边。

谨以此文对我的评估生涯简单记录,给未来的自己留个纪念。


主办单位: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7号楼11层     电子邮箱:wyxg@cirea.org.cn
京ICP备05052429号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